简介

蜀山异闻录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78章:暗藏的玄机(2/2)
上一页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章

从望远镜中远远看去,整过村寨整齐精巧地分布于一个巨大圆形之中,圆中的所有峭壁似乎也鬼斧神工地按八卦形状耸立着,九十多米高的悬崖陡坡,有八个像被洪水冲刷出的深谷,成为通向村寨中心的天然巷子。

在这八座峭壁上开凿有成千上万个洞窟,组成了八个群居村落,每个群居村落又分三排不同海拔的居住区,上中下依山而下,高低差落于其中,每一排高低之间的落差约为30至50米左右,真可谓是背倚翠屏、上接悬崖、下临深谷。

峭壁上面是高耸入云的树林,后面是坡丘,草地,再远就是零星布局的一片片田野,以及长在田间土埂上的一颗颗小树林,八座峭壁的深谷下面是河滩、间有鹅卵石的硬质沙地。

洞窟的门口屋檐上无一例外地分布有单檐、重檐、三层檐多种装饰结构,仿眼一看全部为古代门楼结构。

有抬梁加斗拱结构的,门楼悬空、结构奇特,巧借岩石暗托梁柱为上下一体,也有半边斜屋顶、分别装饰有正脊、垂脊、戗脊、贫脊等风格类型,翼角高翘的木构件上,雕刻或彩画也十分细致。

那个带路的女人易秦娥给专家们介绍道:“整个楼门的底座是直接压在那些抬梁上的,抬梁所用的木料是蜀龙山区特产铁杉木加工而成的,使用前都经桐油浸过,不会被白蚁毁咬,具有防腐的作用。

楼阁靠木材支撑于悬崖上,楼阁本身的框架结构也是由木质的梁柱组成,形成一个榫铆结构。这种结构的建筑在受到巨大外力作用时,部件彼此错动,当外力消失时又能恢复原状,所以,不会遭到彻底破坏。”

一听易秦娥的介绍,专家们立刻来了兴趣:“这种结构形式在我国很多地方出现过,山西的悬空寺,甘肃的墩煌摩高窟等,都是这种建筑结构,首先在岩石上凿开一个个小洞,这些小洞都是口小肚大,然后在肚里放一个锥型物件,把加工成剪刀形的横梁猛力砸进去,剪刀形的另一根木头便作斜撑,下端顶在石崖的小石窝上,与石崖或横粱呈三角形,外边用力越大,里边咬合就越紧,这样固定的横梁就把压力传到了岩石上。”

听完专家们的插话,易秦娥感到十分诧异:“哦,原来你们知道啊,亏我还在这儿班门弄斧!见笑啦!”

“不、不、不!我们是说那种建筑结构形式,在我国大多数地方都有存在,并沒有说对这洞窟的情况十分了解,请你接着往下说!”

“那洞窟廊栏相连,而且上下还设转角旋转朱木楼梯,廊栏下边也埋有横梁,这些直径50厘米左右的木材,好像是从岩石中长出来似的,露在外面的部分大约有一、二米左右,上面是用木板铺成的走廊,曲折出奇,虚实相生,走在木梯上,前人似踩在后人的头顶,一踩上去就‘吱吱’作响,颤颤悠悠。

登临上去,如同攀凳悬梯、跨跃飞栈,而穿梭于石窟之中,就像猴钻于天窗,弓走于屋脊,惊步于曲廊。

几经周折下来,那忽上忽下、左右回旋的晕糊劲儿,那仰视一线青天、俯视崖下哗哗水流,叮咚成曲,真让人感觉犹如置身于九天宫阙,宛似腾云驾雾一般。

若在夏日,两边峭壁青峰耸立,水色清碧,涟漪累累,颇有点杜甫在《江村》诗中‘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的意味,黛色的山峦在水面中显出倒影,让人感觉置身于人间仙境。

整个村寨总体外观巧构宏制,重重叠叠,造成一种窟中有楼,楼中有穴,半壁楼门半壁窟,窟连靠楼门生辉,楼门靠洞窟添内涵的独特风格。”

“呵呵,听你这么一讲解,这些洞窟里的建筑可真是精美绝伦巧夺天宫啊!”

易秦娥继续介绍道:“整个村寨现有或者说现存的原始洞穴厅堂房屋多达八、九千余间,大小原始洞穴厅厅堂6000多座,还有洞窟庙宇数十座,内有彩绘佛像、神像几百尊。

喜欢蜀山异闻录请大家收藏:(m.56shuku8.com)蜀山异闻录56书库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页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