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大明皇弟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7章 静夜思筹谋新政(2/5)
上一页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页

据他所知,很多偏远的地方和边远山区还存在着不少隐户,这些人不愿意去那些边境苦寒之地。他们都是社会不安定的因素。朱厚炜又写下:彻底清查隐户,全力开发台湾,就近安置。

之所以想到开发台湾,原因很简单,只要是个后世的中国人就有切肤之痛。朱厚炜作为穿越者,对中国的这个战略要地,被敌对势力掌控用来拿捏中国这件事恨之入骨。早日消除台湾这个隐患的心思,从穿越到至今,一直藏在他的心里,这辈子他一定要做好这件事,为子孙后代消除隐患。

王府外面,远远地传来了四更天的梆子声。转头向外看去,月光如水,洒在外面的庭院里,仿佛。镀上了一层银膜。朱厚炜揉了揉有些酸涩的眼睛,站起身来,推开书房的门,他走了出去。

独自漫步在院中,看着深黑的天空,一轮圆月散发出淡淡的银光,天空中并没有云雾的遮挡,月光显得越发明亮,这在往常,是很难见的。眺望着夜空,他的思绪又发散开来……

明代中期,随着封建土地所有制高度发展,阶级矛盾日趋激化,各地农民反抗地主阶级的统治,从逃亡到抗赋抗役,从“盗矿”到武装反抗“矿禁”、“封山”;从抗租到武装“踞田夺地”,斗争形式多样,规模越来越大。

其中在正统时,爆发了叶宗留、邓茂七起义,他们以矿工、农民为主,曾攻占了闽、浙、赣三省部分地区。天顺、成化时,在荆襄山区又爆发了刘通、李原领导的大规模流民起义。

这些起义虽然最终失败了,但在广大流民的坚持斗争下,朝廷不得不在荆襄山区设立郧阳府,增置竹溪、郧西等七县,允许流民开垦荒地,成为合法编户良民。

一段记忆闪过他的脑海,朱厚炜猝然一惊。他隐隐记起在原来时空的正德初年,也就是这个时空的弘治二十年后,在河北出现了杨虎、刘六等领导的起义。

起义军攻占了北直隶、山东、河南、山西许多州县,“横行中原”,并曾三次进逼北京。此外,在四川、贵州以及广西等地,还先后爆发了许多少数民族的起义。

想起这些,朱厚炜不由得汗出如浆,他隐约记得杨虎、刘六起义就发生在最近两三年内,事情的起因好像是”马政”之害。

记忆越来越清晰,有人评价明朝为“江南之患粮为最,河北之患马为最”,抨击这两大弊政吗?尤其是河北山东的马政,加上地方官的迫害,导致了大量的养马户因此破产,成了一无所有的流民。

杨虎、刘六这两大响马头子勾结在一起,率先打出了反对朝廷暴政的起义口号,同时攻破附近县城举起了反旗。天津、山东、河北受压迫的马户纷纷响应,一时间声势无两。

这场起义严重破坏了整个北方的秩序,差一点动摇了明王朝的统治根基,起义持续了三年多的时间,甚至一度蔓延到安徽和湖北等地,直到调用边军才镇压下去。

朱厚炜再也待不住了,他一定要阻止这场暴乱。回到书房,他匆匆写好一份奏折,让人连夜送往京城提醒自己的父亲立刻废除马政,清理河北、山东马户,打击那些贪官污吏。

朱厚炜写了一封单独给太子的信。信中他特别注明背后有黑手控制了河北刘六、山东杨虎这两股马贼,准备以马政为借口号召马户造反,情况十分危急。他让太子帅东宫六率抓紧清剿。具体的是起义时间,他也记不清楚了。他希望还来得及。

这场起义影响力这么大,背后没有黑手,他死也不相信,凭着几个没有见识的马贼,竟然能够喊出如此蛊惑人心的口号。在朝廷的全力围剿下,还能坚持这么久,怎么看都透着诡异。不像表面上那么简单,绝对背后有黑手。

将奏折和密信送出去后,朱厚炜轻轻的嘘了一口气,感到浑身疲惫。靠在椅背上,他自言自语的说道:“特么的,这大明还真是一个烂摊子啊!”

朱厚炜脸上露出一丝苦涩,所谓的”弘治中兴“,不过是后世文人粉饰的笑话。大明王朝到了弘治年间,吏治虽然有些起色,实际上根子已经烂了。大明王朝已经走在作死的道路上。造成如今这样的局面,其实是明成祖朱棣,靖难之役就已埋下了祸根。

后世人都明白一个道理:所有王朝灭亡都是各种社会矛盾积累到了极致,而中国的土地只能容得下这么多矛盾,故而各种矛盾集中爆发导致王朝灭亡。

而各种矛盾积累来源于官僚行政体系的整体腐败,这个本该是削除或缓和社会矛盾的工具,演变为文官利益集团后,就变成加剧和激化社会矛盾的反动力量,成为造成王朝灭亡的最根本原因。

用朱厚炜有限的历史知识来分析明朝的历史,用一句话来概括,明朝历史就是一部皇权被架空和反架空的历史,只不过,最后皇帝失败了,文官们最终也没有得到便宜,反而便宜了在关外趁势崛起的满清。

明朝是一个集中国两千年君主集权专制制度大成的朝代,从国家制度设置上最为科学、合理,军政两条线,有各自独立的文官监察体系、锦衣卫情报监督体系、东西厂特务监督体系,不设宰相的扁平化管理模式,这都是符合历史发展方向的正确举措。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大明皇弟请大家收藏:(m.56shuku8.com)大明皇弟56书库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页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