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大明皇弟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8章 云台奏对清吏治(4/4)
上一页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章

“说得好!”朱祐樘点头认可,声音温和,“李先生在政府多年,所以能一针见血地指出朝廷弊政。多的也不用说了,朕来问你,下一步你想怎样刷新吏治整顿颓风?”

“臣建议皇上立即下诏,实行京察!”

“京察?”

“对,京察。”李东阳眸子里精光一闪,徐徐解释道,“所谓京察,就是对应天、顺天两京官员实施考核。四品以上官员,一律上奏皇上,自陈得失,由皇上决定升降去留;四品以下官员,由吏部、都察院联合考察,称职者留用,不称职者一律裁汰。”

朱祐樘沉吟了一下,侧头看向侍候在旁的司礼监秉笔大太监萧敬,问道:“萧公公,你觉得李先生这个建议如何?”

萧敬恭谨地回答:“启禀皇上,李先生的主意好,这是大手笔。”

弘治皇帝点点头,看了一眼正襟危坐的李东阳,问:“李先生,朕来问你,何以只限于京察,各处的地方官也应该考核才是。”

李东阳答:“皇上,这个目前还使不得,地方官都负有牧民之责,若同时进行考察,势必引起混乱,导致州县不宁。两京衙门,并不直接面对百姓万民,考察起来没有这层麻烦。何况风气自上而下,只要京官的问题解决好了,地方官行贿无门,进谗无路,吏治就会有一个好的开端。”

“此言有理。”朱祐樘再次点头认可,他突然转移话题,“李先生,你曾多次去登莱,可以说是朝臣中最了解登莱现状的官员,你来说说,卫王治下吏治如何?可有什么值得借鉴的地方?”

李东阳犹豫了一下,还是咬牙说道:“卫王治下吏治清明,制度完善。可那是例外。朝廷学不来,也无法在全国推广。”

“哦,此话怎讲?”朱祐樘不解。

“原因有三,第一,登莱富裕,官员俸禄优渥,不贪也可以过上好日子,如果贪赃枉法,反而会丢掉一个金饭碗。得不偿失。所以官员清廉,卫王曰之高薪养廉,大明其他地方还做不到。

此其一,其二,登莱宗族势力不强,卫王政令可以直达社会最基层,这一点,朝廷还做不到,很多地方还要靠士绅维护当地秩序,有时候一条政令出了县城,就必须依靠当地宗族才能推行下去,正所谓皇权不下乡,莫过如此。

其三,四民平等,公民实施监督权,目前朝廷肯定也无法推广下去,也没有办法像卫王一样在辖区实施义务教育。卫王自己也意识到这点,臣与卫王聊过这些问题。

卫王很理智,笑称他的封地应该称作大明的经济特区,只能够循序渐进,把这种优势向周边辐射。也许终有一天会向全国推广,但目前时机尚不成熟,如果急于求成,反而会引起天下大乱。”

“呵呵,看来是朕心急了,欲速而不达呀!”朱祐樘自嘲地一笑,接下来目光炯炯地看向李东阳,说道,“李先生,你今天回去就立即替朕起草实行京察的诏令。咱们还是一步一步来吧。”

李东阳微微颔首,答道:“皇上圣明,臣遵旨。”

朱祐樘微笑着说道:“李先生,你放心大胆的去做,朕会支持你!朕知道你最近压力很大,犹豫了很久才上了这道奏疏,这既是一件得罪人的事,又担心朕误会你揽权,其实爱卿多心了!

炜儿有句话说的对,绝对的权力会带来绝对的腐败。对大臣不仅如此,其实对皇帝何尝不是这样?只要这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朕又如何不能做出牺牲,让出一部分权利呢。你的为人朕是知道的。只要爱卿一心为公,便大胆施为,今后不必有所顾虑。”

“皇上!臣惭愧,臣……”突然听到皇上说出这话,李东阳非常感动,声音都有些哽咽。

朱祐樘摆摆手,制止了他下面要说的话,正要安抚李东阳几句。忽见云台值班太监冒冒失失闯了进来,跪下禀道:“万岁爷,东厂掌帖杜甫派人送了个十万火急的密札进来。”

“说什么?”皇上朱祐樘紧张地问。

“南洋十一个藩国派出使团,携重礼前来朝贡,已经抵达天津卫。等待朝廷批准他们入京觐见。”

“什么?”

朱祐樘和李东阳几乎同时跳了起来。一脸难以置信的看着这个值班太监。

那太监从怀中掏出一封信,又禀告道:“还有,杜公公让奴婢转交卫王府管事太监孙公公送来的卫王亲笔信一封,请陛下御览。”

“快快拿来!”朱祐樘立刻吩咐。

朱祐樘迫不及待的打开信,一口气就读完。然后他一言不发的将信递给李东阳,示意他也看。李东阳倒也磊落大方,打开信认真的读了下去,读完信也陷入了沉思。

良久,李东阳才叹了一口气,吐出一句话:“卫王纵横捭阖,这才是大手笔呀!”

(未完待续)

喜欢大明皇弟请大家收藏:(m.56shuku8.com)大明皇弟56书库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页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