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大明皇弟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74章 第七十三前面挖坑后边填(3/5)
上一页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页

高丽王朝从此结束。用句后世网络上的话讲。李朝是明朝的“李铁”。因为它是靠大明扶植起来的政权,因此对明朝忠贞不二。当然,两国关系一帆风顺是不可能的。

还是那句话,国与国之间没有永恒的友谊,只有永恒的利益。两国在明初最大的争端来自领土,李成桂这小子大大的狡猾,他利用大明朝廷对这一块地方不太重视,就采取了蚕食的政策,反正一句话,今天占一点,明天搞一块,一直把边境线推到了鸭绿江边。

到十五世纪上半叶,在朝鲜半岛西北部,朝鲜由作为两国传统边界的鸭绿江口沿江上溯到鸭绿江中上游,控制了江的东、南岸,于这一地区先后设置了“西北四郡”:闾延郡、慈城郡、茂昌郡、姚芮郡。

并在以上地区也修筑了城堡,总计十六座大城,二十五个小堡,李成桂乘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无暇北顾时,从朝鲜南方迁徙大量居民在该地区定居,逐步实施对北部地区的有效控制,搞成既成事实。所以李朝也不是啥好玩意。

直至1443年,朝鲜将鸭绿江南岸地区纳入了版图,鸭绿江随之成为中、朝两国西段边界的界河。换句话说,后世中国和朝鲜半岛的边界的雏形在明初已经逐步形成,永乐皇帝一不小心让李成桂得了逞,事后也不了了之。

……

言归正传,朱厚炜经过这么多年的掌权,初步具备了政治家必要的素质,能够从战略上考虑问题。收到卢义的情报后,他没有急于做出决定,而是把齐王府的参谋人员全部叫来。

年轻的参谋们开始整理和分析锦衣卫、军机处情报司收集的李氏朝鲜国内情报,毕竟处理国与国的关系,首先就要了解对方国内的真实情况。

等情报汇总后,朱厚炜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原来这李朝是红漆马桶外面光,骨子里早就烂透了。十五世纪末,李朝的燕山君统治下的李朝政治腐败,党争不绝。在他统治的大明弘治十一年(1498年)到弘治十九年(1506年)期间,朝鲜发生了戊午士祸和甲子士祸大批知识分子被屠杀。

起因是燕山君在得知生母不是贞显王后而是废妃尹氏后,行为开始变得异常。尹氏因被指控出于妒嫉毒害成宗妃子而被成宗赐毒酒而死。在得知此事后,燕山君杀死了指控尹氏的严、郑两贵人和支持赐死尹氏的官员及其家眷。

对世祖篡位有偏词的士林派学者也遭到燕山君残忍杀害。燕山君是李朝最有名的昏君,生活骄奢淫逸,这家伙搜掠了千名美女供其作乐,把成均馆当成花天酒地的地方。于是,便有民众使用谚文书写传单痛斥燕山君,燕山君知道后,立刻下令禁止谚文的使用。

这样倒行逆施的燕山君统治仅维持了十二年。1506年李朝发生政变,中宗上台拨乱反正,燕山君遭成希颜、朴元宗等朝臣废黜,被流放至江华岛,两个月后病死,年仅三十岁。因以暴君身分被废,所以无庙号、尊号、谥号、陵名等。

赶鸭子上架的中宗其实是个平庸之人,只是天上掉馅饼,机缘巧合而被推上了王位。于是,自然而然朝鲜朝廷主弱臣强的局面出现了。朝中的大臣士林派首领赵光祖掌握了朝政大权。

赵光祖是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他和原时空万历年间的张居正有些相似,把他说成朝鲜的张居正也不为过。他掌权后,大刀阔斧地开展了许多大规模的改革。首先,赵光祖建立了乡约以加强地方的管理,并通过土地改革降低贫富差距。

与此同时,赵光祖还通过发行简易本的儒学在大众中传播儒家思想,并致力于精简国家机构,由于赵光祖的严厉监督,在这一时期朝鲜的官员无人敢收受贿赂或滥用职权。赵光祖的激进改革得到了广大民众的拥护,但遭到帮助中宗登上王位的勋旧派强烈反对,勋旧派开始密谋陷害赵光祖。

一个关键的人物出现了。中宗后宫熙嫔洪氏,她是勋旧派洪景舟之女。某一天,这女人在王宫后山通过涂蜂蜜和虫子咬制造了上有“走肖为王”字样的树叶。

中宗立刻大惊失色,他相信这是老天在告诉他赵光祖要谋反。于是,大明正德五年底,也就是去年,没有防备的赵光祖被捕下了狱,勋旧派开始对他反攻倒算。

可以说,朝鲜正处在风雨飘摇的境地,此时又雪上加霜爆发了”三浦倭乱”。综合各个方面的情报,对比了一下朝日双方的实力,参谋部得出来重要的结论:如果大明不干涉,李氏朝鲜有亡国的危险。

原时空也发生了“三浦倭乱”,最终被李朝平定,倭寇退回了对马岛。但在这个时空,内忧外患下的朝鲜,这场倭乱来得更加危险,一旦处理不好,朝鲜岌岌可危,甚至会被倭寇灭国,这绝对是大明帝国不愿意看到的,齐王朱厚炜也绝对不允许倭寇在亚洲大陆上有了一个立足点。

……

齐王府作战室里,面对着巨大的半岛沙盘,朱厚炜听取了参谋部的汇报,又看完手中的情报以及各部门的分析总结报告。朱厚炜这时才尴尬的发现,这场危机的始作俑者还是他自己。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大明皇弟请大家收藏:(m.56shuku8.com)大明皇弟56书库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页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