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大明皇弟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91章 南征诸蛮暗谋存(3/6)
上一页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页

因此斩断葡萄牙的黑手,也是这次南征的主要目的。用朱厚炜的话说:不给葡萄牙人一个深刻的教训,这帮葡萄牙殖民者连他爹姓什么都忘记了!欧洲的殖民者都是这副德性,记吃不记打。

……

正德十年三月初八,大明皇帝朱厚照在云南昆明举行盛大的仪式,正德皇帝颁布圣旨《征蛮令》,对外宣布缅甸东吁背叛大明,东吁军队被定性为叛军,这次远征就是为了平叛。

远征军誓师出征后,消息很快就传到了缅甸。得知大明南征的东吁土司明吉瑜虽然害怕,却也不愿意就这样束手就擒,而且他也觉得自己有些底气。于是,明吉瑜集结东吁、孟密等部落的二十万缅军,三百多头大象,浩浩荡荡的赶往边境,准备迎战明军。

早在大军出发前,西南山地营派出特战队已经深入缅人控制地区,侦察其山川道路、兵马粮响等情况,又传檄邻近还忠于大明的各土司,让他们派人为大军提供向导。在摸清缅军方面的情况后,西路军总指挥王通即发兵前往边境。十二月,征南大军西路军前锋营到达腾越(即腾冲)。

前敌指挥赵勇得知援军即将赶到,极为振奋,命令山地部队副指挥刘福率一干多人马深入缅军后方,绝其粮道。他自己则率兵埋伏在戛撒(在今缅甸杰沙)地势险隘之处,引诱缅军深入。

缅军果然进攻戛撒,赵勇手中只有一千五百多人马,因为道路难行,只装备有小口径的迫击炮,防守有余,进攻不足。于是他选择了坚壁固守,不与之战。面对明军强大的火力,缅军欲进不能,粮道又被截断,陷入了困境,“饥甚,以摄金易合米,始屠象马,既剥树皮,掘草根,军中疫作,死者山积”。五日后,王通率领八千山地部队赶到前线,把缅军团团包围。

走投无路的缅军陷入了困境,他们尝试着突围,但都被明军猛烈的炮火打了回去。万般无奈之下,明吉瑜只得向王通求和,愿意再次称臣纳贡,遭到拒绝。王通虽然包围了明吉瑜的叛军,但想全歼这支数量庞大的军队,也有一定的困难。缅军虽然比明军武器落后,但也是一支全火器的部队。他们依靠着复杂的地形和坚固的工事,还能够坚守下去。

王通麾下一万大军,短时间内还吃不下敌军,除非不计代价的发起进攻。但这是军法不允许的,新的军法规定,士兵的生命必须放在第一位,由于朱厚炜的影响,大明军队的抚恤金实在太高了,不到万不得已的情况,不允许任何部队做无谓的牺牲,否则将追究领军将领的责任。

再三思考下,王通向正德皇帝发电报,请求援兵迅速赶来,而且表示他需要更多的火炮支援,才能全歼当面五万缅军。总之一句话,想减少人员损失,他就需要更多的炮弹去覆盖敌人的阵地。

接到电报后,款爷正德皇帝没有一丝犹豫,他立刻电令禁卫龙骑兵一团携两个炮兵团增援王通,戚景通亲率五千龙骑兵、两个炮兵团带一百门最新式的九零山地炮长途奔袭,于三日后与王通会师戛撒,休整一日后,第四天,大明军队全线发起了总攻。

王通一声令下,排山倒海的炮火迅速覆盖了整个缅军阵地,整整半个时辰的饱和轰炸后,采用新式战法的明军几乎是踩着炸点向着敌人的堑壕发起冲锋,突击队很快就突破了敌人的防线,龙骑兵随即发起了骑兵冲锋,满山片野都是高举着马刀的龙骑兵,枪炮声,喊杀声,惊天动地。缅军哪见过这样的阵势,大溃……

经过激烈的追遂战,明军两个山地营一直追出了三十多里地,全歼手持燧发火枪,装备了大量青铜炮的东吁大军。混乱之中,明吉瑜带着一百多人的卫队,侥幸逃脱,遁入莽莽林海之中。这一仗大明军队以歼敌两万,俘虏近三万人的战果,取得了一个大明征缅远征军的开门红。

靠近云南的戛撒这边打得如此热闹,有人问了,这主力部队去了哪里呢?正德皇帝打仗很有天赋,他采取了分兵长途奔袭的战略。王通冒充正德皇帝的主力部队从云南进攻缅甸,吸引东吁土司的注意力,这只不过是声东击西,主力部队早已经投送到了印度洋上缅甸的南部地区。正德采取南北对进的战略,让东吁王国顾此失彼。

两个月前,两万禁卫军秘密的从金兰湾登船,在南海舰队和东海舰队护送下,大军直奔淡马锡,在这里休整几天后,又出马六甲海峡,直抵缅甸的腹心地带阿萨姆地区,与缅甸驻军展开激战,很快就把缅甸驻军击溃,不过,这里还并非南征的主战场。

大明三大舰队各派出部分军舰和陆战队大举进攻缅甸印度洋沿海地区,把缅军赶入内陆。两三个月时间便夺取缅甸西部和南部沿海许多地方。到正德十年五月,包括仰光在内的很多重镇,都落入大明帝国之手。缅甸各诸侯此刻如梦方醒。这才清醒的认识到天朝上国并非浪得虚名,那真是天兵天将,太特么能打了!

于是,缅甸的各个诸侯一方面与大明谈判,一方面从阿萨姆地区把自己的兵撤回来加强内陆的防御,就这样,大明远征军兵不血刃,阿萨姆地区轻轻松松的全部落入大明军队之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大明皇弟请大家收藏:(m.56shuku8.com)大明皇弟56书库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页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