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大明皇弟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8章 鹰腾圣心颇虚伫(3/5)
上一页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页

低声骂了几句,李镇这才觉得心里好受一点,观察了一下周边人群,转身进了一个小巷子,很快消失在茫茫的人海中。

……

在后世,看清朝题材的武侠剧,总不陌生“反清复明”这个词,围绕这个词的爱恨情仇、刀光剑影,武侠的、戏说的演了不少。可说“反明复元”,大家就比较陌生了。毕竟在明朝,这个词少得很。但少得很,却不代表没有。

“土木堡之变”瓦剌首领也先活捉了明朝皇帝朱祁镇,就曾大喊过“是上天要我光复大元啊”,可接着就在北京保卫战里被于谦打得灰头土脸。所谓光复大元,也就是说说而已。

而在弘治朝,另一个人却响亮地喊出了“光复大元”的口号,而且很执着,在原时空,这人从弘治朝喊到了正德朝,一喊就是一辈子。当然,也一辈子没实现。

虽然如此,这人一辈子却足够折腾,折腾过明王朝,折腾过自己人。他既是朱祐樘一辈子的对手,也是蒙古民族历史上顶天立地的英雄。

他的功业虽不及成吉思汗这样的人物,但一生却在向这位最优秀的模范看齐,而他所遗留下的制度甚至影响到后世内蒙古地区的地理划分。

这个人究竟是谁呢?他全名叫作孛儿只斤·巴图孟克,《明史》上称他为小王子,而在草原群雄逐鹿的滚滚征尘里,他有一个响亮的名号:达延汗。

说起这个人,我们需要抽丝剥茧,对照明王朝这几十年的政局变化,讲讲蒙古草原都发生了什么。先从土木堡之变说起,俘虏朱祁镇的是蒙古瓦剌部首领也先。

而事实上,当时的也先虽然是蒙古草原势力最强大的帮派,也是把持大权的实际统治者,但是他并非蒙古部落的可汗,名号只是“太师淮王”。按照中国历史的常用说法,这叫“挟天子以令诸侯”。

而被他“挟”的人,即蒙古草原名义上的可汗,叫孛儿只斤·脱脱不花,是鞑靼部落的,也是成吉思汗的子孙,有地位,没权力。

但被“挟”的滋味终究不好受,别扭了十几年后,脱脱不花在景泰二年(1451年),终于跟也先决裂。脱脱不花与其弟阿噶多尔济联兵,却因阿噶多尔济的背叛,勾结也先,脱脱不花败走,不久被杀。

也先自称“天圣大可汗”,后来其部下阿剌知院反叛,也先被暗杀身亡。鞑靼的孛来又杀了阿剌知院,掳走了也先的母亲、妻子以及他的玉玺。其后,瓦剌余部率众西逃,渐渐地转移向后世青海、新疆一带活动。

蒙古草原成了鞑靼人的天下。这时候继承蒙古可汗位置的是脱脱不花的弟弟阿噶多尔济的孙子孛鲁忽。可这位置继承得却不稳,脱脱不花的亲属后人一大群,各个手里有兵有地盘,凭什么就听你的?

后因小人挑拨,成化十年左右,孛鲁忽败在了自己的叔公——脱脱不花的弟弟满都鲁之手,死于成化十八年(1482年)。

这个满都鲁可是明朝方面的老熟人了。在没被小人挑拨之前,他跟孛鲁忽相处得不错。都鲁部和孛鲁忽部后来都进入了河套地区,在这里放牧定居,每到秋高马肥的季节就南下抢掠,搅得明朝北部边关鸡犬不宁,也和当时明朝的边关名将打了一个遍。

当时的明宪宗朱见深曾经几次发动大规模的“搜套战争”,两次动用八万以上的兵力,可打来打去也没见成效。

到了成化九年,明朝边将王越发动红盐池奇袭,抄了满都鲁、孛鲁忽、癿加思兰设在红盐池的老窝,满都鲁等人惊慌失措,率部北逃。其后,尽管还有各类零星的蒙古部落进入河套草原,但终究构不成大威胁,河套草原暂时太平了一段时期。

但就像无数惊天动地的大事件一样,暂时的平静,往往只是山雨欲来风满楼前的间歇,不久以后,一个更强大的对手将横亘在大明北部边陲。和他相比,前面这几位都不过是跑龙套的。

明朝成化十五年(1479年),蒙古鞑靼可汗满都鲁去世,六岁的巴图孟克继承可汗位,这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达延汗。

这个巴图孟克并不是满都鲁的后人,相反却是仇人,他正是多年前被满都鲁夺了可汗位的孛鲁忽的亲生儿子。

父亲的大仇、失去的可汗位,此时却统统归了他。按照普通武侠小说的情节,这中间往往会有许多惊心动魄的故事,比如什么忍辱负重、历尽坎坷、殊死决斗云云,可放在巴图孟克身上,也就一句话——天上掉下来的。

因为,这位继承了可汗位,成为鞑靼各部落统一首领的新英雄,此时只有六岁。即位的原因很简单,大家都想当,可是实力差不多,谁当都不服,只好选一个六岁的孩子出来,既是黄金家族后代,年纪小也好控制,大家都满意。

可是所有的人都想不到,这个此时不谙世事的孩童,竟是将来蒙古草原的一代英主。想不到也不奇怪,此时他啥都没有,地盘有限,实力有限,只不过是个名义上的摆设。不,至少还有一样东西——老婆。

虽是五岁的孩子,但毕竟是可汗,没老婆自然说不过去,巴图孟克也娶了老婆,一个年长他二十五岁的寡妇——满都海。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大明皇弟请大家收藏:(m.56shuku8.com)大明皇弟56书库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页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页